海軍基隆級飛彈驅逐艦「基隆艦」(1801)和「蘇澳艦」(1802)成軍典禮。 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我國海軍的主力紀德級驅逐艦,昨天流年不利「一日兩撞」:上午7點30分,基隆艦(DDG1801)完成任務後返回蘇澳港,卻在進入港口前被漁船「金福恩」 從右舷搶船頭超越,導致擦碰。一小時後,巴拿馬籍化學船「永富三號」在高雄港內向南行駛時,撞上停在旗津第十號碼頭的左營艦(DDG1803)。左營艦艉部有一個明顯被撞凹的缺口,但船身並未進水。海軍紀德級左營軍艦昨天停在高雄旗津軍用碼頭,遭一艘EVERRICH 3貨輪撞擊左舷後方造成凹陷。 圖/高雄港警提供 分享 facebook 海軍紀德級左營軍艦昨天停在高雄旗津軍用碼頭,遭一艘EVERRICH 3貨輪撞擊左舷後方造成凹陷,貨輪本身也有受損。 圖/高雄港警提供 分享 facebook 海軍表示,兩起事故均無人員受傷,已聯繫高雄航港局請求查明左營艦被撞原因,並將依法求償。紀德級加入中華民國海軍,到本年底就要滿12年,至今仍是國軍戰力最強的主戰艦艇。不過紀德級四姊妹從在美國誕生、命名、退役轉售我國、在台灣命名,其實都有不少「意外」,甚至可說命運多舛。伊朗回教革命 「居魯士級」流產1970年代,美國海軍為了汰換大批二次大戰時代的驅逐艦,並且因應蘇聯潛艦的強大威脅,推出新一代的史普魯恩斯(Spruance)級驅逐艦,以1942年中途島海戰的史普魯恩斯將軍為名。史普魯恩斯級首創美軍主戰艦艇使用燃氣渦輪主機紀錄,滿載排水量達到7800噸,是二次大戰驅逐艦的兩倍以上,具有極優異的反潛戰力。巴勒維國王統治時期的伊朗,是美國在中東地區最重要友邦。由於戰略地位重要,又因石油外匯而具有龐大購買力,因此F-14雄貓式戰鬥機,以及史普魯恩斯級驅逐艦,原本都是美軍自用的高檔產品,卻也特別開例出售。美國海軍驅逐艦「史普魯恩斯號」(USS Spruance)。 美聯社 分享 facebook 美國海軍的史普魯恩斯級專攻反潛,僅有短程的海麻雀防空飛彈。伊朗要求必須兼顧防空,因此伊朗版的史普魯恩斯級,將海麻雀飛彈與ASROC反潛火箭發射器,改成兩具Mk26飛彈發射器,可以發射中程的標準防空飛彈。此外考慮在中東地區操作,也加強空調與防塵的能力。4艘「超級史普魯恩斯」驅逐艦,都以歷史上的波斯君王命名,第一艘是創建波斯帝國的居魯士大帝,因而名為居魯士級。沒想到1979年,伊朗爆發革命,巴勒維國王被推翻,居魯士級驅逐艦的合約也隨之取消。美國政府決定將4艘船造完,並且加入美國海軍。紀德級命名 皆太平洋戰場陣亡將軍美國海軍的慣例,驅逐艦、巡防艦以人命名。4艘意外撿到的「超級史普魯恩斯」,都以二次大戰期間在太平洋戰場陣亡的少將命名,因此得到一個「陣亡將軍級」(Dead Admiral)的諢號。日本於1941年12月7日偷襲珍珠港,亞利桑那號戰艦被擊中起火沉沒。 歐新社 分享 facebook 紀德級的第一艘紀德號,來自紀德少將(Isaac C. Kidd,1884~1941)。1941年12月7日,日軍空襲珍珠港,當時在亞利桑那號戰艦上的紀德少將與船共殉。紀德少將之子,和爸爸一樣名為艾薩克,也就讀海軍官校。紀德二世參加二次世界大戰,直到1978年才以上將官階退伍。1980年代初期,中華民國推動「忠義」計畫,派員到美國學習造艦,當時退伍不久的紀德上將,就是顧問之一。第二艘卡拉漢號與第三艘史考特號,來自卡拉漢少將(Daniel J. Callaghan,1890~1942)與史考特少將(Norman Scott,1889~1942)。這兩位將軍是海軍官校1912年班的同學,在1942年11月13日夜間的瓜達卡納爾海戰中,美日雙方的軍艦展開水面激戰。卡拉漢和史考特分別在舊金山號與亞特蘭大號巡洋艦上參戰,雙雙陣亡。第四艘錢德勒號,來自錢德勒少將(Theodore E. Chandler,1894~1945)。1945年1月6日在菲律賓外海,日本神風自殺飛機撞上路易斯維爾號巡洋艦。錢德勒儘管被燒傷,卻拒絕優先就醫,並與官兵一起投入滅火,第二天因肺部嚴重灼傷不治身亡。看!「神風」自殺飛機如何撞向美國「密蘇里」戰艦。 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雖然來源都是「陣亡少將」,但命名絕對是出自榮譽而非挖苦。美軍二次大戰期間大量建造新艦,對於可當成船名的英雄烈士,同樣也「需求孔急」。紀德、卡拉漢、史考特、錢德勒,都立刻成為新造驅逐艦的名字。到了1970、1980年代之交,原先的四艘「陣亡少將」驅逐艦都已除役,美國海軍立刻又替他們安排了「二世艦」。美想裁減軍備 澳洲、希臘都不願接手四艘紀德級分別於1981、1982年加入美國海軍,成為當時全球戰力最強的驅逐艦。1988年,紀德號還曾對上「老東家」,在美軍制裁伊朗的「螳螂」(Praying Mantis)行動中開火。1990年前後,她們接受「新威脅提升」(NTU)改良計畫,將防空飛彈由標準一型升格到標準二型,不但射程由40公里增為150公里,同時攻擊的目標數,也由2~3個增加至6~10個。1990年代,蘇聯垮台使美國決定大幅裁減軍備,此時新一代的勃克(Arleigh Burke)級神盾驅逐艦又服役,美軍因此提前將「前神盾」時代的巡洋艦、驅逐艦,全部提前除役。四艘紀德級分別於1998與1999年除役封存,服役不到廿年。由於堪稱最佳的「前神盾」驅逐艦,美方便詢問盟國的接手意願。首先找上的澳洲,認為噸位太大而拒絕。後來又打算租給希臘,但為避免土耳其抗議,因此只願提供標準一型飛彈,希臘也決定打退堂鼓。2000年底,傳出美國願意出售紀德級給台灣的消息。在2001年4月南海撞機事件後,小布希政府正式批准出售。採購計畫名為「光華七號」,總預算243億餘元。來台命名扯上本土 紀德被迫改名海軍好不容易說服立委採購紀德級,但是她們來台後要叫什麼名字,卻成為新一代難題。如果依據傳統,驅逐艦應該以「陽」字號命名,但這些「X陽」十之八九是大陸地名,到了扁政府時代當然政治不正確,如何因應傳統,又不要踩到地雷,讓海軍大傷腦筋。海軍在苗永慶總司令任內(2002.1~2005.2),終於想出一個「兩全其美」的法子:決定將四艘船命名為「紀德」、「明德」、「同德」、「武德」。海軍宣稱,這些艦名是象徵「紀律嚴明,同揚武德」,由於第一艘是紀德艦,因此中文級名也是紀德級。這個點子乍看似乎在「大陸」與「台灣」間找到平?點,不過卻有一個小瑕疵。就是四艘紀德級在美國啟封翻修,順序並非依據原本美軍的號碼。因此國軍的第一艘「紀德」號艦(DDG1801),其實是美軍的三號艦史考特號;原本真正的「大姊」紀德號,來了台灣卻會變成「同德」號(DDG1803)。「基隆艦」、「蘇澳艦」在美國接艦訓練驗收時,曾執行標準二型三A區域防空飛彈實彈試射,各射一枚,均命中目標。 圖/海軍總司令部 分享 facebook 此時,台聯立委在立院國防委員會提出無強制力的附帶決議,要求海軍艦艇必須以本土人名、地名來命名。此時海軍換上「扁系」新任總司令陳邦治,決定「尊重國會」,宣布改以台灣四大軍港命名:「基隆」、「蘇澳」、「左營」、「馬公」,統稱為基隆級。由於決策突然,當時前兩艘艦距離在美國的交艦典禮只剩4天,一直到開回台灣,由陳總統主持的成軍典禮,船鐘上刻的都還是「紀德」「明德」舊名。2005年底,前總統陳水扁﹝右四﹞與前副總統呂秀蓮﹝右三﹞參加海軍基隆級艦成軍典禮,包括行政院前院長謝長廷﹝右五﹞、立法院前院長長王金平﹝右二﹞等在艦首向中外媒體揮手致意。 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由於海軍總部臨時改名,因此基隆艦上的船鐘,刻的還是「紀德」。 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陳邦治替軍艦改名,引發軍中與外界不少「拍馬屁」批評。不過此舉也有一個意外好處,就是隨著船名徹底與「紀德」分道揚鑣,倒也免掉了「中華民國的紀德艦,不是美國紀德艦」困擾。紀德停不進左營軍港 暴露窘境滿載排水量超過9000噸的紀德級,來台服役之後,的確也對國軍的後勤造成相當挑戰。除了軍中屢傳她們耗油太凶的耳語,另外由於吃水將近10公尺,導致多數軍港都無法停靠,至今只有蘇澳中正軍港和旗津軍用碼頭的4個泊位。身為全國最重要的軍港左營,卻無法讓紀德級進港停泊。威海計畫示意圖:未來左營港將向北(右)側擴建,並在後勁溪口興建第二出入口。(記者程嘉文根據Google Earth繪圖) 分享 facebook 為此,海軍從95年度起就進行「威海」計畫,預計在左營港北方興建第二出入口,並且濬深港池;也避免戰時左營港出口一旦沉船,所有艦艇就成為甕中之鱉的風險。不過受預算排擠影響,威海計畫過去8年陷於停頓,直到107年度,才重新編列預算啟動。儘管如此,紀德級的入列,對我國海軍仍然是大利多。海軍第一次真正建立「艦隊區域防空」的能量,擁有擊殺百公里外敵機的能力;對於「戰場管理」的硬體裝備與軟體知識,更有飛躍性的進步。中國海軍國產戰艦頻頻亮相,圖為被軍迷網民譽為「中華神盾」的「廣州」號導彈驅逐艦。 新華社 分享 facebook 更重要的是,中共海軍近年新艦大舉下水,包括航空母艦,以及使用相位陣列雷達、號稱「中華神盾」的052C/052D新款驅逐艦。相較之下,近廿年來我國海軍的大型主戰艦艇,唯一同時在「質」與「量」上的提升,就是四艘紀德級。如果當初澳洲與希臘未拒絕購買,我方至今恐還停留在成功級巡防艦的水平,連「勉強匹敵」的紀德級都不可得。海峽兩岸的戰力失衡,著實令有識者心驚?
85DA6FEE6DD44C53
arrow
arrow

    bobbypi8436t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